校友—顾金成
顾金成,男,汉族,1989—1991年在我校英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9月专升本四川外语学院外语师范系,1993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于经贸英语系。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委员。校友履历:主要研究领域:英语应用语言学、英语听力教学法,计算机外语多媒体教学,国际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重庆市教育国际(港澳台)合作与交流项目评审专家。1997年开始担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商学院低年级教研室主任及英语听说译教研室主任,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担任出国培训部/国际教育学院主任/院长助理,党总支委员,协助院长专门负责“外语培训”、“外语考试”、“外语翻译”、“出国留学”、“国际教育”中的“出国留学”、“国际教育”两大块。2011年11月至2021年1月担任出国培训部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委员,分管国际教育学院工作。2021年1月至今担任商务英语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委员,分管国际交流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工作。自1993年以来长期专攻英语听力,所任课班级连续多次获取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及全校英语专业二/六级统考全校第1名;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成立初期,一直兼任听力教学团队带头人;多达5次被授予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园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9年4月获授重庆市“九五立功奖章/证书”并由首任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颁奖;于1996-2000年主持四川/重庆省部级重点建设课程“英语听力”,获市级校级各类科研/教学/教改立项10余次,市级校级各类科研/课件奖3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次,主编/参编6本编著,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 自2005年以来主要从事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际交流交换项目、出国留学预科项目等在内的相关国际教育研究及实践工作,长期参与国内外各类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会议、论坛及研究;负责牵头申报成功学校2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负责运作管理至今,经历了中外合作办学之申报、运营、评估、延期及整改等全过程;牵头创办并运营了10个语种20余个出国留学预科项目及校际交流项目;负责完成了学校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谈判及签约事宜;配合学校先后开设了德国的歌德语言中心,法国的法语联盟,俄罗斯的俄语中心,韩国的韩语中心和重庆世宗学堂,西班牙的重庆塞万提斯语言中心,意大利的意大利语中心和日本的日语中心等中外合作语言文化中心。
校友—罗天
罗天,男,汉族,1992—1994年在我校英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94年9月专升本四川外语学院,2017年澳门大学英语语言学博士毕业。现任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外聘MTI导师、重庆翻译学会副会长。校友履历:荣获十多项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奖励。例如,重庆翻译学会第六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21)、第五次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2019)、第四次优秀翻译成果奖 著作类二等奖(2015);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二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6);四川省翻译协会第三届天府翻译学术成果二等奖(2014);2017、2018年重庆交通大学 “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称号;《中国翻译》第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征文英译汉优秀奖(2000)。 主要成果(学术专著2部、教材2部、译著2部、论文4篇): (1) Tian LUO. 2022. Translation, Reception and Canonization of The Art of War: Reviving Ancient Chinese Strategic Cultur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罗天、李毅. 2014.抗战时期的军事翻译史.北京:外文出版社.(百佳出版社) (3)罗天编著. 2019. 新时代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社) (4) 肖开容、罗天(主编).2018.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社) (5) 罗天、王登菊 译. 2011. 谷底的阳光(英译汉,约12万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6)罗天 译.2007. 他想要的全部(英译汉, Anita Shreve原著).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7) Tian Luo & Meifang Zhang. 2018. Reconstructing cultural identity via paratexts: A case study on Lionel Giles’ translation of The Art of War, Perspectives, 26:4, 593-611 (A&HCI Indexed) (8)Tian Luo. 2016. Augmenting Combat Power: Military Translation in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Linguistica Antverpiensia, New Series – Them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15, 143-161. (SSCI, A&HCI Indexed) (9) 罗天、唐女杰. 2021. 传播学视角下抗日战争时期《时与潮》军事翻译研究. 上海翻译. (3):24-28. (CSSCI Indexed) (10)Luo Tian. 2021.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figures: A case study of the multimodal translation of The Art of War. In Meifang Zhang and Dezheng Feng (Eds.). Multimodal Approaches 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66-90.校友感言:坐落在群山之间、岷江之畔的母校,源源不断地给我输送向前探索、向上攀登的动力。不抱怨,不气馁,不自满;勇敢地、坚定地、踏实地迈出每一步,追寻心中不灭的梦想。这是两年阿师生活留给我的宝贵礼物,此生永志。
校友—李洪林
李洪林,男,汉族,1999—2002年在我校体育系学习,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参加工作。现任汶川县八一小学校长。
校友—让央
让央,男,藏族,中共党员,1994—1997年在我校藏数理系藏数理专业学习,199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汶川县教育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
校友—邓伟
邓伟,男,汉族,1994—1997在我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中文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校友履历: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含有CSSCI刊物五十余篇,含有权威期刊的A刊六篇、B刊七篇。现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一项在研)、教育部哲社项目一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两项(一项在研)。单独获得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作协颁发的“巴蜀文学奖”、重庆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巴渝新秀”青年人才称号、入选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第五届高校优秀人才支持项目”。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红岩》杂志社编委、《重庆评论》杂志社编委、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主要研究项目:[1] 中国文学语言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3.(编号:10CZW048)[2] 欧化白话现象与五四文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09-2012.(编号:09YJC751089)[3] 地域的凸现与超越——现代四川作家四家论.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08 -2011.(编号:2008-YW07)[4] 高校非中文专业文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2010-2012.(编号:103348)主要获奖项目[1]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2]重庆作协重庆文学院:“第二届巴蜀青年文学奖”(2007)。[3]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2008)。[4]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5]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优秀教师(2010)。[6]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7]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